2007年10月3日 星期三

關於導讀《經濟史的結構與變遷》的回應(孜旻)

導讀說道:「第一次經濟革命始於新石器時代。造成革命的關鍵並非技術或生產方式的改變,而是人類社會出現了財產權。由於人口增加,原本沒有建立財產權的狩獵採集生產方式逐漸造成資源的耗費。於是,有武力為基礎的權勢興起,建立共有制或私有制的財產權、 發展農業並且形成國家組織。」

我認為財產權是建立在新石器革命的生產方式與技術的改變,並不能將其切割,單獨視之。我的推理邏輯是:新石器時代,從石器製作的進步(從打製到磨製,產生許多幫助生產的工具鏟、刀、鐮等)看來,人們發展出更精製的石製工具幫助採集或打獵。或許由生活經驗學習在什麼季節在什麼地方,會有什麼植物可以採收,或者在食用植物時,意外發現種子或果實可以長成作物,故開始了農耕生活。(或許精製的生產工具使得農耕成為可能)

由於製作石器技術與生產方式的改變,發展出農業,人們開始了定居的生活型態。由於定居因素,故所獵動物有剩餘時,先將其圈養,故也漸發展出豢養動物的活動。在食物的不餘匱乏之下,人們不再承受覓食的風險,農耕使得人們得以於長時間平均消耗食物,且以往花在狩獵採集的人力被大為解放,人們得以從事非生產性的活動,如製陶器,又此使得作物種子得以保存,產生了累積財產的基礎。

故我認為私有制的財產權,並非純由武力基礎所構成,國家組織的形成也非純由武力所推動,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之下,漸近成形的產物。

沒有留言: